强村“狂飙”
去年6月,来凤县8个乡镇成立强村公司,探索“县统筹、乡运营、村入股”机制,盘活村级资金、资产、资源,使村集体经济实现自主“造血”,有效带动村产规模化、产业化发展,还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。
抱团发展增家底
“在强村公司的带动和支持下,檀木湾村发展凤头姜、小水果、花卉等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,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6万元,彻底甩掉了‘空壳村’的帽子。”6月10日,来凤县翔凤镇檀木湾村党支部书记李霖娟指着硕果累累的黄桃林说。
村干部和工人加班加点打包特色农产品。
从2022年底开始,翔凤镇鼓励各行政村以市场化运营模式抱团组建“强村公司”,通过盘活各方资源,实现联合发展,先后完成花园堡社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、翔凤镇村级公共厕所建设、翔凤镇大沟片区蓄水池建设等19个项目。
自此,该镇27个行政村再无集体经济空白村,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平均达8万元。
旅游收入超千万元
6月9日,来凤县大河镇独石塘村张家院子红色教育基地,村民张昌明等按照角色分配扮演售货员、照相馆老板等,置身照相馆、供销社、公社办公楼、学堂等场所,真实还原20世纪70年代的生产生活场景,一出实地情景剧在张家院子火热开演。
张家院子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,是周边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吊脚楼群之一,2019年成为《功勋·默默无闻张富清》的主要拍摄地。
“今年5月以来,我们连续举办了10余场表演,总收入达10万元。”大河强村公司董事长王志国算了一笔账。
强村公司以张家院子红色教育基地为核心,以点带面串联起五道水村徐家寨古梯田农耕游、桐子园村绿茶采摘游、龙潭坪村“牛王节”祭祀体验游,把4个村和集镇的资源整合在一起,举办为期9天的来凤县“农耕文化旅游节”,吸引游客近30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1300万元。
梅花小镇引来万人打卡
今年春季,来凤县革勒车镇正南梅园花式出圈,引来八方游客打卡游玩。过去,因地理环境、交通情况、资源分布等因素制约,革勒车镇很多资源闲置,且各村发展参差不齐、缺乏整体规划。
“虽然革勒车的正南梅园名气很大,但游客赏完花就走,根本不会到集镇上逗留,而且花期过后,正南梅园的游客也少了。”革勒车镇强村公司副总经理彭杰介绍。
为实现从旅游过境地到旅游目的地的转变,革勒车镇18个村(社区)各入股10万元成立强村公司,以正南梅园为基础,延伸景观链、资源链,建起充盈诗情画意和历史印痕的老街,风雨桥上三棒鼓儿响云天。同时,整合桑树坪露营基地、堰塘村天醇洞等资产资源,为游客提供多元化体验,打造梅花IP小镇。
老街放荷灯。
“去年,我镇强村公司各类项目总收入200多万元,利润超20万元,按照49%的比例分红给村集体。”革勒车镇相关负责人说,除了能分红,还辐射带动当地200多名村民长期就业。
土特产成抢手货
来凤县漫水乡种植的花生香脆可口,过去由于缺乏品牌、没有销路,农户只能自产自销。
为了破解产业小且弱、品牌知名度低的难题,漫水乡强村公司聘请当地种植大户邹元华、州农科院专家李大春等为产业发展顾问,整合当地红衣小米花生、社里坝蕨根粉、兴隆坳白柚、赵家坡蜂蜜、东山坪冷水鱼、桶子蔬菜、新拱桥花果、苏家坪莲藕等特色农产品,大力开发小、特、精系列产品,培育打造“皛漫农耕”品牌。
在专家、能人、大户等多方助力下,该乡的花生、蜂蜜、蕨根粉、冷水鱼等俏销市场。
漫水的荷塘花开。
“截至今年5月,强村公司收入超140万元,利润超30万元。”漫水乡强村公司负责人杨波介绍,公司将进一步推动生产、加工、销售全链条升级升值,促进特色资源集聚向经济效益集聚转化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底,在强村公司这个共富新引擎的带动下,来凤县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益超950万元,43个村经营性收益超10万元。